忠于品牌,精于技术

2022年剩下最后一个月了,今年应该是近20年来最艰难的一年,受疫情影响各大企业也在缩减品牌建设和在线广告的支出,做线上广告投放的广告主也遇到了大量的问题,其中我们分析了几下几点;

投放数据下降


投付费广告引来一堆非精准用户的点击

用户质量下降,薅羊毛变多,电话打不通,微信已读不会

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成本,精准的线索没有几个

如何解决线索来源少?线索不精准的问题?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2023年网络营销获客的三大趋势。

用户转化周期变长


对于大部分的行业来说,都能明显感觉到,用户购买决策的周期在逐渐变长,消费者纷纷将自己的眼光定义在“性价比”上,呈现在营销数据表上的就是:直接转化成交的用户变少了,需要留存和运营的潜在用户变多了。

其实这也意味着,企业在运营模式上,要从最开始的流量思维转变为用户思维,事实证明,获取一个新线索的成本是激活一个老线索成本的数倍不止,也正因为成交周期的加长,想要避免线索流失,所以后端的用户运营是制胜关键。

All in线上


互联网和手机的普及,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养成了线上购物的习惯,在线上化的基础上,这几年最大的变化就是营销渠道的多元化以及生态化。

我们能看到短视频、图文、直播、音频、图片等多种形式的营销内容和各种营销渠道,尤其是近几年,各种生态和渠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也看到了这些渠道在互联网市场的优胜劣汰下不断演进、优化、升级,然后我们发现很多渠道开始慢慢形成自己的营销生态,为商家提供尽可能完善的经营系统,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成交环境。

需要我们营销人做的,就是各种各样不同定位的营销生态和消费者需求,如何精准判断出哪个是适合我们扎根的土壤?哪些是我们必须要争取的流量?就是我们现在需要研究的任务。

内容为王


“内容为王”这个概念也并不是这两年才开始炒的概念,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于做内容营销的朋友们来说“优质的内容是会长着翅膀飞到大众眼前”是他们创作的原动力,只不过现在我们说的“内容为王”显然已经被这个浮躁和更新飞快的时代赋予了不同的含义。 首先是用户的审美出现了两极分化:一方面人们会不自觉被一些浮夸的、快节奏的内容吸引到注意力,另一方面对于优质内容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对于营销这个行业来说,如果短时间内抓不住用户的注意力,营销就是打水漂,与此同时好的内容也需要渠道推送的加持,酒香也需要吆喝的今天,如何实现“品效合一”成为营销难题。

写在结尾 目前通过线上营销获客是整个营销行业的共识,线上营销获客不再是互联网行业的专利,也是传统行业谋求转型突破的重要机会,但现在网络营销获客多次存在服务标准不统一、营销链路分散、转化和留存不成体系、获客线索较高、渠道运营不精细导致效果不佳等等问题,最终导致线索少、精准度低的结果。 对于企业来说,甚至对于整个市场来说,都需要一个系统的营销方案和营销框。

Learn more

1、标题(title)

比如存在问题有:网站列表页同一标题出现多次,导致标题重复,影响每个页面的关键词排名,需要重新设计页面标题,首页标题(参考):《怎么写一个利于SEO优化的网站标题》作用:标题中关键词出现重复或关键词过多都会影响在百度展示的机会,而且用户也很难找到该网站产生站内关键词竞争,当搜索引擎蜘蛛来到你的网站,发现每个页面的标题都是一样,很难判断该抓取哪个页面,最终结果肯可能就是这个关键词排名受到影响。

2、描述(description)

存在问题:百度非常看重描述标题,每个页面的描述都是一样,会影响到百度分析页面中的内容,将会失去展现机会;

需要改进:重新修改每个页面描述撰写如:栏目词-网站名称

什么是描述?

字面可理解为描述就是对一个网页或网站的概括,描述位于一个含description属性的meta标签中,通常是一句话或多个句子,用来描述你网站是做什么,哪个行业的。一般描述字数在150字之内才能保证你网站描述的完整性;
百度官方建议:每个页面使用不同的描述说明,避免大量的网页描述相同。

3、站内优化

图片:图片alt属性存在关键词重复和堆砌,可能导致网站降权;
建议:编写合理的alt属性说明。  2、视频、iframe框架

视频,iframe框架无任何提示说明,蜘蛛无法识别并抓取;
建议:添加alt属性说明,周边文字提示。

3、url路径

网站url路径是否为动态路径,路径参数是否过多;
建议:将动态路径修改为伪静态路径。

4、robots.txt文件

是否存在robots.txt文件,且正确设置robots协议;
建议:网站根目录添加robots.txt文件,并正确设置蜘蛛协议。

5、404页面和301设置

是否有设置404页面,若返回码为200,可能触发降权,是否有设置301重定向,未设置可能导致网站权重分散;
建议:重新设置404页面,正确返回404,设置301重定向跳转。

6、H标签

H标签的合理使用;
建议:每页只出现一次H1标签;

7、外链设置

建议:外链最好使用nofollow属性,防止pr值传递给垃圾链接;

8、内容更新

稳定持续更新内容;

9、关键词密度

密度过高,容易触发关键词堆砌;

10、百度快照

百度快照更新还算稳定;

11、网站地图

网站存在xml格式地图,但无自动更新,建议设置定期更新,缺少html地图,建议制作;

Learn more

经过八月份的违规风波以后,小红书2.0版本上线,平台最新的规则,小红书作为一片新的流量蓝海,是一个非常好的种草平台。

一、小红书最新动向

直播成为内容电商的新风口,小红书也即将加入这个阵营。

11月28日,小红书在北京举办创作者开放日。会上,小红书宣布推出“创作者123计划”,目前小红书正在内测互动直播平台,即将引入电商直播功能,直播页面会设置商品货架、商品页面。

电商直播是小红书“创作者123计划”的一部分,将内测品牌合作平台、好物推荐平台以及互动直播平台等三款赋能创作者个人商业化产品。
 

二、小红书KOL分类与特点

素人KOL笔记:

➡介绍说明:没有粉丝基础的博主发布相关种草笔记
➡粉丝量级:粉丝1000以上20000以下
➡适用人群:各种品牌方、有搜索承接平台的商家
➡素人笔记作用:素人不具备号召力和影响力,主要是让用户清晰感知到产品畅销。
 

中腰部KOL笔记:

➡介绍说明:有粉丝基础的博主发布相关种草笔记
➡粉丝量级:20000以上50000以下
➡适用人群:各种品牌方、有搜索承接平台的商家
➡KOL笔记作用:红人KOL的粉丝浏览流量更多,平台系统也会为这些优质KOL分发流量,品牌产品的营销覆盖面更广。
 

明星笔记:

➡介绍说明:明星发布的笔记
➡适用人群:有资金实力的大品牌方、大商家
➡明星笔记作用:明星带货笔记产品能够被快速传播,带货产品能够在淘宝的市场行情中涨到几千的搜索热度。但是目前,明星的投放效果总体上是呈下降的趋势。
 

三、应该如何制定小红书营销方案?

以小红书为代表的社交型电商平台越来越受到品牌方的重视,平台的去中心化,真实的种草分享有很高的转化价值。

但是在小红书如何做营销成为了很多品牌的一个难题。
 

针对成熟大品牌的营销玩法:

成熟大品牌的特点: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渠道,拥有固定粉丝群体

营销目的:主要用于新产品上线,增加销售转化
 

预热阶段

KOL联动笔记

➡玩法说明:平台进行定向招商,根据招商内容,选择适合的资源包,例如货品打折、联动笔记炒热等内容。

平台根据资源包要求制定计划进行资源匹配与置换。

KOL根据官方节奏,话题等进行笔记投放,炒热话题。

活动开始,官方资源投放,品牌官号同步发布,加大笔记投放力度配合。

➡投放效果:平台能够为品牌提供大量的置换位,带来更多的流量和曝光量,转化率高于日常营销。
‼注意:与平台合作只适用于活动前期进行预热种草,更重要的还是要对KOL进行铺量投放。
 

引爆阶段

明星笔记引爆

➡玩法说明:活动前,签约明星,与类目品牌对接,协助明星种草广告投放时间与置换的资源位。

➡营销效果:爆发快,收益高,持续时间长,但成本也比较高。
‼注意:明星时间不好敲定,成本高,且目前明星的投放效果总体上是呈下降的趋势。
 

长尾阶段

全渠道(双微一抖、微博、B站)集中式KOL投放

➡玩法说明:长尾阶段,品牌主可以选择公众号以新闻报道等文章的形式为品牌进行正面形象宣传。

再通过微博、B站、抖音等对应垂直类KOL进行产品测评、好物推荐、开箱等集中式投放。

产生二次爆发式传播效应。再次借助产品曝光带来销量和减少退货率。

➡投放效果:二次加深用户对品牌的形象认知,快速增加用户的信任感,实现品牌的销售与品宣的双赢。

总结:对于成熟大品牌来说,最重要的是做好长尾阶段的投放,借助二次曝光的传播效应增加销量和减少退货率。明星或者KOL种草只是引起用户的冲动性消费,用户对产品的真实使用状况好坏才会成为最终的销售效果转化。
 

针对新锐中小品牌的营销玩法:

新锐中小品牌的特点:刚刚进入市场,用户认知度和信任度不高,品牌曝光度很低。

营销目的:快速触达到目标营销群体,强化品牌形象,增加品牌曝光度和记忆点,实现初步产品转化。
 

预热阶段

素人KOL笔记铺量

➡玩法说明:素人KOL铺量,并不能直接促成成交,因为素人KOL不具备号召力和影响力,主要的目的是让用户感知到产品畅销,大家都在使用。

一个品牌每天笔记投放30篇内就可以,投多了会被屏蔽。

每篇素人笔记的要求设定为字数在300字+4张图片。内容主要阐述产品的优点和体验感即可。

➡投放效果:以展现的数量为准,每日汇总展现数量的互动量。
‼注意:因为小红书平台对品牌的广告投放量控制严格,要留意投放笔记是否被删除或者被收录。

全渠道(双微一抖.微博.B站)集中式KOL投放

➡玩法说明:在所有社交平台选择中腰部KOL进行集中式投放,内容主要阐述产品的优点和体验感。

目的是用于增加用户对新产品的好感度,刺激他们的体验欲望。

➡投放效果:曝光快,高频出现次数多,触达到的人群广。

根据研究表明,81% 的消费者会因高频出现的内容而影响他们的购买决策。
 

引爆阶段

腰部KOL铺量

➡玩法说明:针对当下的热点、策划笔记内容的方向。确定好不同热点下的笔记占比与关键词占比。

确定好发布时间,发布前对笔记进行当日热点的嵌入与微调。

➡投放效果:腰部KOL主要用于维持日常销售,实际投放比例是头部和腰部KOL进行1:5的量进行分散投放,稳定日常流量。
 

长尾阶段

打造官号,增加用户互动

➡玩法说明:收集整理已购买消费者的好评回复,集中力量打造人格化品牌官号。

在官号上展现消费者的好评回复,处理消费者的品牌反馈信息。最后根据数据分析选中效果最好的渠道进行优化。

总结:对于新锐中小品牌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前期要大量进行KOL铺量,并且铺量时间至少在新产品上线的前2个月就开始。进行全渠道铺量,增加品牌高频次出现率,加深用户的品牌认知和记忆点。
 

四、小红书营销推广要注意什么?

➡所有的营销推广都要建立在用户分析的基础上,这也是广漠传播一直以来都向客户强调的内容。

品牌主们一定要根据产品的特点找到目标营销群体的需求点,后期的营销推广都是围绕需求点展开的。

➡广告植入切勿太生硬,笔记的曝光量一定要多。特别对于新品牌来说,前期最重要的是加深用户对品牌的记忆点和认知,所以前期的铺量很重要。

➡与消费者要保持紧密的联系,及时整理他们的反馈,并做出回应。

让消费者感受到,品牌对他们的关注和在意,有利于加深品牌与用户之间的情感粘性。
 

PS:本司承接 小红书/抖音/百度关键词排名,创意短视频,小红书种草,达人探店,明星推荐,等业务;

 

Learn more

农本方中医诊所是培力控股有限公司的附属机构(股票代码: 1498),培力除备有一系列浓缩中药配方颗粒予专业中医师作处方用途及一套完善全面的「农本方智能中医诊所管理及配药系统」之外,亦建立旗下农本方品牌的中医诊所,提供各项现代化中医服务。

农本方中医诊所揉合传统的中医药理念、专业中医师精湛之医术、先进的设备,并配以安全有效、服用方便的即冲浓缩中药配方颗粒及现代化诊所管理系统,为病人提供优质及可靠的中医门诊服务。

农本方中医诊所遍布全球

目前香港设有66间农本方中医诊所,是*全港最大的中医连锁集团,并且在北京、上海、南宁、日本、加拿大及澳大利亚均设有据点。我们通过将中草药创新及现代化,致力为人类带来更长寿、更健康及更美好的生活。

服务项目:
微信公众号代运营
微博代运营
软文营销

农本方

Learn more

微信最近刚刚更新了订阅号的展示逻辑,大家都在纷纷讨论订阅号的这次改版可能产生的影响。沐风今天从交互设计师的角度,解读微信的此次改版。

1. 更扁平的信息流

微信公众平台的官方公众号发布了一篇文章,说明此次改版。其中第一句话就是

为什么对订阅号信息列表的改版,就可以“提升阅读效率”呢?这要从分析改版前后的信息结构说起:

改版前,订阅号消息页面是以列表的形式,呈现用户关注的公众号。列表里首先展示的是用户置顶的公众号,并且每个公众号都展示最新一篇文章的标题,用户对置顶的公众号,或者在浏览列表时对某个号的文章标题感兴趣,就会进入公众号的页面,点击相应文章进行浏览。

而新版的订阅号消息页面,将所有关注的公众号更新的文章都以卡片的形式展现出来,也就是经常说的“信息流”。

什么是信息流?直观的解释就是“信息的河流”,就是一系列的信息以一个长列表展示在用户面前。可能你会问,之前的微信订阅号页面也是一个列表啊。是的没错,那是一个列表,但其中包含的是一系列的公众号,而不是信息,因此不算信息流。

关于什么是信息流,引用知乎上一个我认同的回答:

形态上来说:内容按类似的规格样式上下排布就是信息流,比如微博首页就是信息流,你刷知乎首页看到的动态也是信息流。

展示与排序上来说:有按时间顺序,有按热度,有按算法。

来源:信息流广告是什么意思? – 冬十一的回答 – 知乎

所以说,信息流是一种形态,展示用户订阅的作者产出的信息(微博、微信朋友圈),或者通过算法算出来的、系统认为你可能感兴趣的信息(今日头条)。

。改版后的订阅号消息页,变成了类似朋友圈的操作:进入后就只管上下滑动,不断“刷”就好。以后大家不仅可以刷朋友圈,还可以刷订阅号了。

但这一个交互上的改变,实质上也会影响订阅号的内容生态:

  1. 因为现在变成了信息流,公众号发的每一条消息都有更大机会被看到,因此发的多、但质量又差的公众号就可能严重的掉粉(这多像朋友圈里屏蔽总发微商的朋友啊~)。
  2. 其次,由于现在公众号的每一条消息,都是混在很多消息的流当中,因此如何吸引用户的兴趣,就变得更加重要。
  3. 信息流的形式就没有了所谓的置顶,这对于原本的公众号大号是一个比较大的冲击。

微信敢做这样的改变,想必也是下了很决心:创造更公平的环境,防止低质量文章泛滥。这也实践了微信公众号一直以来的slogan:“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作为一个处在萌芽时期的公众号作者,不得不为微信点赞。

2.难触达的订阅号页面入口

在新版页面,点击右上角的按钮可以进入和旧版几乎相同的“订阅号”页面,其中可以查看置顶的公号。但这个入口不是太友好,因为右上角的位置用户不容易触达,一般用户会比较少使用,是为对置顶公众号有比较强需求的用户准备的。

3. “未完成的功能”

在信息流中长按信息卡片,则出现“未完成功能”的操作栏。预计这是一个相对重要的功能,但微信团队还没有准备好,因此先给出交互反馈。从交互角度来说,个人认为这是一个好设计,因为这给了用户预期,知道长按是会可以进行某种操作的。设想如果长按不出现这个操作栏,那么用户可能单纯以为“这个页面是不能长按的”,一个功能可能就这样埋没了。

以上从交互设计的角度分析了微信订阅号的改版。从中也能看出,不同的策略就要搭配不同的交互方案。交互方案配合公司的策略,直接影响着产品的形态,并进而对产品的发展产生影响。

转载:沐风

Learn more

写在前面

一直以来,“拉新、留存和促活”都是评价运营优劣的三个重要维度。从微信运营角度讲,拉新即找到并吸引新的目标用户去关注。留存是将这些新用户尽可能多的留下来,实现永久关注。而促活则是让这些留存下来的用户,保持一定的活跃度。

如何做好这三个维度的内容?
仁者见仁,今天我们从微信运营的角度聊聊,一个初创的微信公众号,如何做好这三个维度。

关于拉新

从微信运营角度讲,拉新就是我们拉取新的关注,过程包括发现和找到目标用户,通过相关的手段(推荐、内容、活动等),吸引目标用户的注意,并促其关注。

关于拉新,有三个关键点需要做好:

一、做好公众号定位

做微信公众号运营,品牌定位一定是最先要考虑的工作,因为这一步将决定你后续的发展和方向,决定你的运营策略、内容策略,以及后续的关注人群的特点。

定位包括三个维度的内容:

1)品牌定位

细节决定成败,做微信公众号也要我们关注细节,品牌定位就是其一。

这里的品牌定位包括两部分:

其一是品牌形象;

其二是品牌调性。

品牌形象主要是公众号展示给用户的视觉元素,包括微信公众号名称、图标、公众号简介,顶关注,底关注,正文中穿插的特殊符号、菜单栏的规划和内容等。

品牌调性是通过公众号内容运营以及相关的视觉元素,传递给用户的这个公众号的鲜明特点,这个调性需要我们长期的内容坚持;

比如顾爷、故宫淘宝之类的公众号,都具有非常鲜明的品牌调性。

从拉新角度考虑,无论从哪个路径获取信息,用户考虑关注你的微信(友情关注除外),只有两点

  1. 一是对内容的认可,即通过某期内容或者历史消息,认可账号所发布的内容;
  2. 二是公众号的品牌形象,即相关的视觉元素。

这两点,前者是重点。

大量数据证明,当你的号不够有特点,内容也没有鲜明的品牌调性时,你的公众号被关注的概率将会大大降低。

所以,作为初创的公众号,请做好你的品牌定位。

2)用户&内容定位

微信公众号运营,用户定位和内容定位也是一个刚需环节。

但你可能会疑问:到底是由内容确定用户?还是通过用户确定内容?在我看来,这更像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理论。

或者我们根本可以不用区分它的先后。

我这样认为:品牌类的公众号可以通过用户定位内容,因为品牌很清晰目标用户是谁,有什么样的特点,根据目标用户的喜好去匹配内容会更容易和自然。自媒体类的公众号可能更多需要根据内容定位用户。

每个自媒体都有自己的优势领域和某方面的内容产出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什么样的内容决定了什么类型的关注用户!一定是这样。

总结一句话,这一步无论通过哪个定位哪个,最终关注的还是目标用户,都要以用户为核心。无论你希望什么样的人群关注你的号,都请把他们关注的内容给到位。

我推荐的公众号用户&内容定位是:小而美,即坚持一个方向或领域的内容(锁定相关领域的目标用户),做精、做细、做专!

为什么是小而美?从内容角度讲,小而美会让我们关注的领域更聚焦,会让我们挖的更深、更专业;对于用户来说,也更喜欢看专一、有重点,有养分的文章。

二、找到目标人群

公众号定位之后,其实我们对于公众号的发展(内容)方向、运营策略、目标人群等已经十分明确。对于拉新来说,定位之后的下一个动作,就是找到目标用户的具体位置并做好与之对应的内容推送策略。

常见的免费推广手段有哪些?

  1. 朋友圈(微信群)转发,包括内容和名片推荐等
  2. 微信大号资源置换(或互推)
  3. 注册传统媒体的专栏并将信息同步
  4. 跨平台跨界推广,微博,QQ群,知乎,贴吧,论坛等

……

从社交媒体的层面来讲,我们每个人一般都不会只使用一种社交工具,或者可以说我们的目标人群会被更多的社交媒体分散注意力,让用户关注我们的前提是用户首先得看到我们。

所以,为了使我们的信息能传达给目标人群,我们可以考虑将信息进行多平台分发,以使目标人群看到信息的概率增大。

我们需要根据不同平台(社交APP)的特点去发送内容,更专业一点,还需要我们知道目标人群的触媒习惯,如活跃时段等。

对于初创的公众号来说,这一步其实是不太好操作的一步,不同平台有不同平台的特点,复杂的操作会浪费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所以,这一步,我们要考虑尽可能便利的方式,为我所用。

三、将信息传递给用户

锁定目标人群位置之后,接下来就是将信息传递给他们,并吸引他们关注了。

我将这一步理解成抛洒橄榄枝,抛洒之前,好的基础一定会给你更多的胜算。我们前面讲到的定位和寻找目标人群,其实都是给我们做信息传达前的基础工作。

将信息传达给用户的方法有很多,最有效的可能是通过相关的活动导流等。比如关注之后,将信息发送到自己的朋友圈,并截图回复给公众号。

从常规运营的角度思考,用户关注你的公众号通常只有一个原因:对你的内容认可。

但如果要完成关注这一步,他们可能会有两个动作

第一,是发现并认可你的内容

所以,内容的发布时间和发布平台;以及内容自身,特别是标题就显得很重要;如果是权威平台的推荐,你的号被关注的几率会大大增加)

第二,他们可能查看公众号历史消息和公众号的相关视觉形象(主要是内容介绍等),符合自己的需要。

另外强调一点,用户获取关注的方式多是通过扫描公众号二维码、搜索微信号或名称、通过相关内容页的提示入口关注等。

所以基于这一点,我们在所传递的信息中,一定要明确一些方便、直接的关注入口,比如二维码等,让用户看到信息并认可内容后,可以方便的关注。

关于留存

我们最向往的,就是那些关注了我们账号的用户,能够永远留下来。

但这并不能100%实现。

从用户角度来讲,与一个账号保持长久的粘性,其实最关键的只有一点,那就是你的内容对用户来说有用,有价值。

所以,基于这一点,我们需要了解用户的需求,并持续不断的为他们提供他们需要的内容。

还是那句建议,选择专一的某个你擅长的领域,这样除了保证我内容的统一和调性,对用户的认识和管理也会更方便。

除了上面讲到的内容,还有几个可以为此加分的项,也需要我们注意:

  1. 增加相应的互动内容,让用户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如投票、评论功能等)
  2. 合理的策划一些活动,让用户感觉到有利可图;
  3. 科学合理的发布规划,包括内容更新的频次和时间等;
  4. 清晰的排版架构,做好排版真是一个能力活;

关于促活

从微信这个角度讲,留存和促活在一定程度上有着一些相通的地方,即如果这个平台还在发展,那么留存在你的公众号上的用户,基本会活跃!

注意,这里我们不考虑微信平台没落无人问津的问题。

我们通常所指的不活跃可能是以下的三个分类

  1. 用户不活跃(用户很僵尸或者没时间看你的内容)
  2. 用户看不到你的内容(你的内容被其它信息淹没了)
  3. 你的内容被用户忽略了(标题不吸引,直接被忽略。一般来说,如果你的内容一直很水,就会被用户取关,除非就是对方懒得取关了)

那么我们如何让用户保持活跃?

1、持续优质内容的产出

这是用户活跃的基础,如果你每期内容都能让用户做到尖叫,那长久以往,用户就会对你的内容充满期待,内容上线时,用户一定会第一时间关注。

2、阶段性的活动

可以定期的策划一些活动,回馈给用户一些好玩有用的东西,让用户惊喜。

3、搭建粉丝社群(会员体系)或者话题平台

在有能力的条件下,在微信菜单栏开创一个专门的板块,创建一个微社群。并引导用户在社群内积极发言,讨论相关的话题等;

 

本文由微信公众号:i-Social 

Learn more

在人们心中,游戏曾经被视为“洪水猛兽”,家长认为孩子沉迷游戏不思学习,家人认为成人沉迷游戏不思进取,就连玩家自己在游戏过后也会陷入深深地空虚和自责中,“如果游戏的时间用来工作和学习,可以做多少有意义的事情啊”!

但是如今游戏已经走出游戏产品本身,正在成为一种思维方式,并正在形成一股风暴向我们袭来,改变着商业领域的产品设计、改变着我们的学习工作、改变着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模式。

游戏化思维就是将游戏元素和技巧应用于非游戏化场景,来解决商业、教育、生活、政治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合理运用游戏化思维,能够让亿万人主动去冲破阻碍、解决现实问题,并享受其中。

 

一、游戏化思维

让人们加倍爱上“原本就喜爱的事情”

1.游戏化思维,让我们爱上DIY——自制曲奇冰激棱

案例介绍:我们平时吃的冰激棱都是商家制作完成后的。但是,有些冰激凌店把冰激凌的成分——奶糕、曲奇碎块、咖啡,分开三个器皿端上来给顾客,让顾客自己将曲奇、咖啡倒入冰激凌中搅拌后再食用。相比制作完成的冰激凌,这种自制冰激凌显然更加容易地吸引消费者的喜爱,销售额会更高。

游戏化思维:在这个案例里,店家给顾客一个微小的挑战——自制曲奇冰激凌,立即让吃冰激凌变成了一种趣味性游戏,令本来花钱是买享受的的顾客不但自己动手而且还乐在其中。

人们天生会对”自己能够自主掌控“的事情的兴趣度越高。这种自制冰激凌游戏,就让顾客的自主意识和参与感得以发挥,从而让人们会喜爱购买并且玩这种“自制冰激凌”的游戏。

 

二、游戏化思维

让用户爱上 “讨厌”的商业活动

1.游戏化思维,让用户主动参与促销活动——滴滴出行的H5活动

案例介绍:该活动是针对晚上打车的高峰人群——北上广深的加班狗。

参与者可以列出自己加班的大楼并回答问题,排名靠前的大楼加班狗可获得专车代金券。但是很多参与者参与其中并不是为了获得专车券,单纯为了将自己公司的大楼的排名顶上去而参与活动,以此自黑和自嘲自己的苦逼加班生活,宣泄自己加班的无奈。

游戏化思维:滴滴的这个H5成功的关键有3点。

第1点,以前我们在设计商业活动的时候,都会设置一些实质性的奖励措施,但是在游戏化思维里,游戏本身就是奖励,比如滴滴的这个H5活动里,“让自己的大楼排名靠前而宣泄自己的加班无奈”,就是参与者获得的奖励。

第2点,玩家的兴奋感在于自主意识——自己的参与可以决定自己的大楼排名,因此动机被内化后的人们的参与的积极性就更高了。

第3点,参与者能看到大楼的实时排名,游戏中的这一“实时反馈系统”让参与者乐此不疲地去完成任务。

2.游戏化思维,让用户着迷于使用企业产品——微信抢红包

案例介绍:2014年春节,微信在6.1版本中添加了“红包功能”,这个借鉴自广东传统习俗的功能,与一般的定额红包不同,它的关键在于加入了“抢”的动作。

微信红包的诞生,让微信群顿时有了生机,这种小额的互动方式激活了微信很多的僵尸群,也因此而产生了更多的微信群。另外,我们现在非常常见的夫妻、恋人、母女之间在重要日子发一个有特殊意义的微信红包,也变成了增添生活情趣的游戏之一。

游戏化思维:比起那些板上钉钉、必然出现的奖赏,我们的身体会更喜欢惊喜的奖赏,这促进我们体内“快乐激素”多巴胺的分泌,感觉就像是在老虎机中了大奖一样。微信红包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抢”这个动作利用了游戏的“变量奖励”机制,参与者会因为红包的“不确定金额的惊喜感”而沉浸在抢红包的游戏中。

3.游戏化思维,让用户热衷于为商业产品撒钱——网络直播的火热

案例介绍:直播就像是一夜春风来一样的火遍大江南北,大大小小的直播平台涌现,充斥着互联网。

网络直播节目中的设置了“送花、钻戒、游艇、汽车……”,当有人给主播送礼物的时候,屏幕上会突出显示出来,并且还设置实时的送礼榜,主播感谢送礼者等机制。

直播的火热不仅创造了主播年入百万的神话,还吸引了众多明显也加入网络主播行列,比如周杰伦的LOL游戏直播,刘烨带着儿女直播生活场景,有些公知进行知识型的直播活动。

游戏化思维:火热的直播的送礼榜就是利用了游戏里的PBL的即时反馈系统,P就是Points(点数)、B就是Badges(徽章)、L就是Leaderboards(排行榜)。观看直播的人们受到即时PBL的刺激,被激发出“别人送花我送钻戒,别人送钻戒我送汽车”的攀比心理,从而主动地给直播送礼。

同时直播里的主播播报送礼详情,也激发了送礼者的自主意识,即“控制世界的快感”,达到“礼物越送越高”的效果。

4.游戏化思维,让用户免费为企业做事——谷歌图片免费获得1亿人的劳动力

案例介绍:一位名叫路易斯.冯.安的美国人设计了ESP游戏:随机两个玩家进入游戏,他们面前显示相同图片,双方有半分钟的时间为图片添加标签,标签为他们认为最能描述眼前图像的词语,当两个玩家的标签吻合时,双方得分,并将得到一张新图片。

随之时间的推移,游戏的难度会增加,比如,以前被标记过的词语不能再使用。游戏设置了一个排行榜,上面显示玩家的积分,排行榜每天更新。此游戏在未做任何广告和运营的情况下,第一周即有50万人参与。

之后谷歌购买了该游戏的版权,为其图片的元标签确认有效性,并添加其他内容。2006年~2011年,这个游戏帮助谷歌数据库调出了数百万张图片。(PS:该案例摘自《反枯燥》一书)

游戏化思维:该游戏的设计原理就是典型的PBL(积分、徽章、排行榜)的模式,而且排行榜每天更新以便于刺激更多的新手进入游戏。

对于玩家来说,在一款免费的游戏中,挑战不断增加的难度从而让自己获得自豪感,进而获得“处于心流状态”的快乐感受。

而对于游戏设计者的网站(后来为谷歌的网站)来说,又获得了庞大且免费的劳动力为图片添加更多实用性的标签,让图片更易于搜索。双方都获得很爽的高峰体验。

 

三、游戏化思维

让我们爱上“必须做”的事情

1.游戏化思维,让员工“主动选择并享受艰苦工作”——微软语言质量检测游戏

案例介绍:微软的不同语言操作系统的测试工作,本来是极其枯燥的工作。但微软却为该工作设计了一个游戏:如果员工找出错误,该员工所在地区就会得到相应的积分,积分越高的地区在排行榜上越高。

这一活动有大约4500位微软员工利用业余时间查看了50万个Windows7的对话框,记录并报告了6700处系统误差,使得数百个错误得以及时修复。更为可贵的是,大多数人觉得这一过程是令人愉悦的,甚至让人有些上瘾的。(PS:该案例摘自《游戏化思维》一书)

游戏化思维:在微软的这个案例中,以各地区的查错积分排行榜激发员工的“获胜欲望”、“团队荣誉感”,让员工主动利用业余时间全情投入其中。

这一过程就是令员工进入了传说中的“心流”状态,人们一旦进入“心流”状态,他们就想长久地停留在那里,不管最后的结果是获胜还是失败,参与的员工都会因为“为了团队荣誉而战”的过程而感到心满意足,所以形成了微软系统、获胜队伍、落后队伍多赢的局面。

2.游戏化思维,让孩子“爱上学习、主动学习”——在线少儿英语机构的美式教育体系

案例介绍:孩子是否喜欢学习、主动学习向来都是家长特别头痛的事情。近几年一些在线少儿英语教育机构却完美解决了这一问题:美国加拿大的老师通过互联网以一对一的方式教授中国小朋友英语。

上课过程是就如同孩子在玩一个闯关游戏;在学习过程中,哪怕是孩子的一点点成果,外教都会向赞赏孩子,比如说竖起大拇指“well done”、隔空子跟孩子“give me five”;即便是孩子回答不上来,老师也不会责怪孩子,而是用一些有趣的表情来让孩子明白回答错误。

孩子的学习兴趣被大大激发出来:主动要求增加课时;孩子的英语成绩大幅度提高:低年级孩子能全部答对高年级的听力试题。

游戏化思维:

第一,人类天生“渴望解决问题,并得到渴望得到反馈和认可”,因次,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挑战困难、解决问题”的自豪感,并且其自豪感在得到即使反馈后被放大化,所以孩子们会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会获得深度愉悦感。

第二,游戏化的课件设计,更加刺激了孩子的学习闯关过程中的自豪感,孩子会因此而更愿意尝试学习的乐趣。

第三,即使孩子在学习中遇到了不会的难题,孩子也会因为老师的有趣的表情而觉得失败是可以接受的,甚至是通过成功的一次“有趣的失败”,因此更继续接受挑战。学习本身变成了孩子的兴奋剂,孩子会爱上学习、主动学习。

3.游戏化思维,让家人“爱上并享受做家务”——《家务战争》游戏

案例介绍:玩家在《家务战争》里创建一个虚拟化身,招募家人或同事、室友作为自己的冒险伙伴,在游戏里自己设计家务的“冒险活动”,奖励机制也可以由玩家自己定义。

当完成任务后玩家登陆游戏报告成功,系统会授予玩家一定奖励。玩家也可以把这些奖励兑换到现实中,比如兑换成孩子的零花钱、室友的咖啡钱。

玩《家务战争》的男人、孩子会争抢着做家务;玩家甚至为了得到更高的奖励而给自己增加难度,例如5分钟内洗好衣服经验值点翻倍,倒垃圾不被发现,扫地时倒着走。(PS:该案例摘自《游戏改变世界》一书)

游戏化思维:家务本来是枯燥而无趣的事情,人的“懒惰本性”让人会不自觉地逃避家务。但这款游戏设计者鼓励玩家创新式设计“冒险活动”,比如案例介绍中的倒着走做家务,限制条件越有趣玩家越喜欢玩。

因此,这款游戏让家务变得更有挑战性的同时又变得更有趣,哪怕是倒垃圾、扫地这种最平凡的事情,也会因为“不被人看见”、“倒着走”的挑战性、趣味性,而让玩家体验到更大的自豪感,从而让玩家爱上做家务、抢着做家务。

 

四、游戏化思维

让我们欲罢不能爱上TA

在参与感引领商业的时代,我们竞争的不仅仅是“心智份额”(定位理念),而更重要的是“心情份额”(游戏化思维)。“心情份额”会激发人们的巨大潜能,让人们冲破重重阻碍、发挥出极端努力,积极参与到"讨厌的"商业活动/产品中,主动参与到“必须做”的工作学习中,更热情参与到“原本就喜爱”的事情中。“心情份额”的占领,是游戏化思维最具魅力的地方。

游戏化思维,就是把用户、员工、家人变成玩家,让用户欲罢不能爱上商家的产品,顾客对产品像游戏般上瘾;让员工欲罢不能爱上自己的工作,工作效率暴增;让学生欲罢不能爱上学习,学习如同游戏版上瘾;让家人欲罢不能爱上生活,生活质量暴增。

 

游戏化思维,是一种“点石成趣”的奇迹力量!

Learn more

用户运营是整个运营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在整个运营工作中和用户接触最频繁的环节,如何搞定用户,如何让用户嗨起来,是用户运营的核心,也是本文的主要内容。

 

1、把握用户痛点,搞定用户需求

每个产品诞生的初衷都是为了满足一部分人的需求,让这部分人能一直去使用公司的产品,并进行宣传和买单。只不过,在很多公司的发展过程中,很容易做着做着就歪了,忽视了本质,把精力放在了其他的事情上。当然,竞品太多,服务太差,这也是一个用户不想用你产品的原因,而在这个时候,就需要用户运营人,牢牢地掌握住用户的痛点,从用户的需求源头下手,搞定用户。

举个例子吧,朋友的公司要招200个应届生销售,但无论怎么发布消息,都收不到简历,很是郁闷,最后找我来给想想办法,我一琢磨,现在是大学生毕业季,市场还可以呀,不可能招不到呀,但我看了朋友发的招聘信息后,瞬间心里就凉了。

招聘信息全文大概有500字左右,前300字是介绍公司的,后100字介绍工作内容,100字介绍用人标准,完全没有提及福利待遇,而待遇这块却是求职者最关心的问题。我给朋友做了个分析,应届生找工作最关心哪些问题,发展空间、薪资福利、晋升体系和公司规模,这些是他们的痛点,一定要抓住这些痛点,从根本上去解决他们的需求。

现在市面上每个产品都有很多竞品,而如果你想脱颖而出,就需要去抓住用户的需求,从需求上满足他们。一句话来说就是“你想让我买买买、用用用,至少你得明白我需要买什么吧?”

 

2、抓紧10分钟 “新用户热度期”

一个产品的用户流失,很多都是发生在开始使用产品的十分钟内,我称之为“十分钟热度期”。当一个用户来使用你的产品时,一定都是带着需求来的,而是否能留住用户,有时根本不在于你的需求完成的是否好,而在于用户初次体验的印象,而这种初次体验,用户不会给你太多时间来展示,也就是在5-10分钟而已。

出行行业一直都比较火,最近也是在不断拿着高额的融资,而我们今天不去谈论他们的火爆和市场,只描述一个我曾经推荐同事使用某打车软件的场景。我说”便宜、车还好“,五个字加一个标点符号完全搞定了同事的需求。

而当时公司管理的比较严格,上班不让玩手机,于是同事偷偷躲在洗手间下载了一个软件,接下来是注册等一系列手续,没错,就是注册和首次使用,同事研究很久都没有搞定,我始终无法忘记从洗手间出来后同事和我说的一句话”妈蛋,不是我太傻就是做软件的脑残“ 。

新用户首次使用,黄金10分钟没有把握住,那么以后的一系列活动其实也就并没有卵用了,有人会说,这是产品的问题,但实际上呢,产品运营是一对双胞胎,不能说产品怎么样,运营就跟随着去,毕竟运营才是处在接触用户的层面,只有运营才最了解用户的行为。那次之后,无论我再怎么推荐,朋友都坚持不用这款打车软件了。

 

3、组建核心用户群,培养种子用户

朋友公司新出了一款产品,为了避免广告嫌疑,我将产品命名为A。在产品上线前,朋友先发了一篇“有偿寻找初次体验者”的宣传文章,并通过这篇文章的宣传,组建了一个百人微信群,让群成员去有偿体验产品A,并收集他们的反馈和建议,然后针对性的去修改产品,提升用户体验,整个流程下来后,直到产品更新了第二版,朋友一共支出了2000元的费用,但是得到的回报却是200个核心用户。

在此多讲一个步骤,就是在挑选核心用户时,前期可以靠有偿体验刺激,收集一部分人,后期一定要对这部分人进行筛选,找出对产品产生了热爱的用户。这部分就是你产品的粉丝,也就是你的核心用户,他们会在你产品出错的时候,给你支持,帮你挑bug,帮你刷评论,更会帮你的产品进行口碑宣传,帮你快速获得第一批用户。

至于这部分用户如何去维护,其实也是很简单,产品优先体验,活动特权,经常在群内发点小的激励,然后再配个贴心的管理员,一切足矣,但他们为你创造出的价值,远远超出你的付出。

 

4、组建核心用户群,培养种子用户

讲过第三条的核心用户群,就很自然的要做到第四条。无论你是在维护核心用户,还是在维护普通用户时,运营人员都需要将用户当作朋友,而不仅仅是一个使用者。你要明白,这不仅仅是一个称呼的问题,更是一种态度。我在互联网医疗公司时曾带过二个实习生,都来自名牌大学,还没毕业就能够有互联网公司的实习机会,比我这种三流本科出来的起点真是高得多。我给他们每人一个100人的微信群进行活跃和维护,达到的目标就是,让群里的用户把我们的产品推荐给他的朋友,将普通用户,发展成核心用户。

第一个实习生每天会在群里发一个小笑话,起初用户看到后,会聊几句,但他很快就把节奏变成了讨论公司产品,要求用户去使用,后来用户再看到他发笑话,便不再回复了,最多也只是回一个笑脸的表情,一个月后,群里一片寂静。

第二个实习生则很不同,当群内用户进行聊天的时候,他总是插上几句,问问群中的李大哥是否摆脱单身了,聊聊学生妹小红毕业后准备去哪个城市上班,和大家谈一谈今天遇到的开心事,仿佛他并不是我们的工作人员,只是一个普通人。当我们的产品需要测试时,他会在群里发一句,各位兄弟姐妹,江湖告急,有时间的帮我填个调查问卷呗,不然老板要骂我了,然后发一个哭的表情。因为群里平时聊得都不错,大家也都没介意的帮了他这个忙,有些用户还关心的问他会不会被扣工资,是否需要帮她做个表扬信之类的。就这样,任务轻松完成。

 

5、针对性的推送和活动,让用户“嗨”起来

当我们有了第一部分用户的时候,如何让用户活跃起来呢,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用到推送和活动了,而这二点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精准和有针对性,越精准效果就越好。

众所周知招聘行业的用户有很强的周期性,所以为了完成用户的活跃度任务,我们必须进行推送。而在推送前我们需要将用户进行精准的分类,比如白领用户、学生用户,而白领用户还可以继续划分,根据他们的职位和工作年限进行精准的划分,同时还可以根据用户的最后登录时间,选出较为活跃的和沉默用户等,根据用户的不同属性进行针对性的推送和文案,有了针对性,就有了精准度,效果也会比普通的推送效果更好一些。

而在活动的策划上,针对性显得就尤其重要了,通常你的用户群每一阶段会有不同的心理需求,也会有不同的行为习惯,就像学生用户会在固定的时间去考公务员、考四六级、毕业等等,我们就需要抓住用户的这一活动规律,进行针对性的活动。这种活动会直通人物内心,击中任务需求,会比一些只发金钱和奖励的活动效果好太多,还

不会给用户一种活动很low的印象。

 

6、搞一些令人激动的关怀,让用户感动到哭

我在互联网医疗公司工作时,遇到了一个很好的领导,在她的带领下接触到了公司几乎全部的运营内容,我当时管理过一款论坛型的产品,在这里医生可以进行发帖和评论,而我只需对内容的方向进行引导即可。

我曾对医生发布的所有帖子评论和点赞量做过分析,其中数据最高的有二类,一类是医学知识分享,另一类是医闹事件的新闻,我曾经也以为这是医生的全部阅读习惯,但直到有一天,有一条消息的评论和点赞量,瞬间超过了这二类,跃居第一位,我才发现这条漏网之鱼,消息的内容是“今天我过生日,收到了寻医的积分奖励,感谢,感恩,愿寻医越来越好!“

积分并不多,但是心意已足够,给用户带来的是满满的惊喜和意外,更是增强了用户对产品的粘性,尤其是对新接触到产品的用户,效果更好一些。这也和一些公司会在员工生日当天给员工举办生日会,或者是发放入职周年卡片等奖励是一个套路。用户可能并不在意你的奖品,但在意的是你的关注。试问,你每天总去朋友圈点赞,或者没事发个状态透透气,除了证明了自己是点赞狂魔之外,是不是也为了得到更多人的关注,从而获得安全感?道理都是相同的。

 

7、建立用户间的联系,让每个用户都不孤单

我平时经常玩网游,无论是地下城、火线、英雄联盟、天下等游戏都会玩一些,所以身边也结识了很多游戏伙伴(注:先听我扯一段,我是在讲运营,不是在谈游戏经验,因为我游戏玩的很垃圾)。而为什么游戏会让我们这些网瘾少年痴迷呢,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我称之为”用户联系“,简单来说就是因为你可以和朋友一起作战,可以和许多的伙伴一起去玩耍,当你已经和这款游戏做好告别了,朋友喊你开黑,你说你去不去?当你还没有向游戏冲钱,突然游戏中有一个妹子说,咱俩在游戏中结婚吧,我准备了嫁妆,你买个钻戒呗,结婚后二个人都会能力提升,还能一起神游,你说你会不会冲钱?

游戏止,运营始!

在运营中也是一样的,可以通过”用户联系“来给用户心理暗示,每个用户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不是孤零零的在使用,还有很多和他有联系的人在使用这款产品,通过这种”用户联系“带动模式,活跃和拉新用户,增强用户的粘性。就像很多医疗产品都会有”病友的交流论坛“一样,病友虽不能治疗疾病,却可以互相鼓励,也可以在鼓励中

增加彼此对产品的粘性,完成用户运营的指标。

 

最后,所有的运营方法和经验,都只能是借鉴,更多的还是需要结合产品本身去做考量,选择合适的方法去尝试和改进,这也是为什么做运营容易,做好运营难的原因。运营不仅需要简单的执行,更需要一种思想,一种对产品和用户双向的深度思考。

Learn more

做新媒体运营的同学经常感叹:“公众号红利期过了,现在不好做,微信在走下坡路。”事实真是如此吗?

据腾讯数据,截止2016年4月,微信公众号的数量已破1000万,微信每月活跃用户已达到5.49亿,用户覆盖200多个国家、超过20种语言。

如果说现在公众号不好做,那是实话。2013年随便发点东西粉丝量破万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市场竞争空前激烈,用户口味被磨得十分刁钻,那公众号的红利期就这么结束了?

不!红利期还没结束,现在正是红利退潮,玩家血拼最激烈的时刻,只有血战到底,才能求得一线生机!

那么,2016年再做微信公众号,会遇到哪些难题,又该如何解决呢?

 

一、公众号用户定位是否要精准?

公众号定位是每位运营人员在建号之初必然面对的选择,在用户定位方面,面向全民的定位仿佛具有先天优势。在这一点上,鸡汤、娱乐、八卦等没有界限规定的内容在争取粉丝量方面拔得头筹。

而较为专业的知识、科技、艺术等明确划分人群的公众号却不温不火。看着泛大众化内容篇篇“10w+”,用户定位精准的运营们经常会问自己:“现在坚持精准定位还有用吗?”

如果有这样的疑惑,不妨问自己两个问题:

①  做公众号是为了自己玩,还是有商业目的?

②  如果是有商业目的,那你的产品或品牌是面向全部消费者的吗?

如果第二个问题答案是否,用户定位还是要精准一点好。在红利退潮时期,妄想培育一个数十万级大号,简直比登天还难。单纯靠公众号盈利已经不现实,公众号如今应该被开发的是附加价值:企业品牌曝光、个人IP打造、产品传播、聚集潜在用户。

公众号的价值应该是结合商业目的。精准定位的作用就是发现并聚集潜在用户,他们是被“依托产品而产生的内容”所吸引,有潜在购买欲望的用户。结合商业目的的微信公众号,内容可以说是一种“能让用户心甘情愿浏览的”长期的广告。

广告大师奥格威说过:广告最根本的目的是带来销量。

 

二、公众号内容和推广哪个更重要?

热衷于推广的人说:“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句话在自媒体时代已经不适用了,再好的内容没有传播途径也会死在角落。

确实如此,用户每天被铺天盖地的信息覆盖,如果想让你的内容被用户知悉,推广手段必不可少。但专注推广而忽视内容是得不偿失的行为。如果非要在内容和推广上选一个,我会毫不犹豫选内容,原因如下:

公众号是新媒体,从属媒体这个大范围之内。身为媒体,肩负价值传播的重任,如果不做好内容,如何配得起“媒体”二字。

公众号运营三要素:推广、留存、促活。推广只占其一,而内容身兼“留存”“促活”两大职责。

在【内容营销】被频频提起的今天,依靠生产价值来吸引用户的观念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公众号作为生产内容的一大主体,吸引用户的价值便是由内容产生的。不依托内容的推广是强硬、生涩、难以让人信服的。

况且,在推广吸引粉丝后,还需要不断产出优质内容挽留这些粉丝,需要内容去激发粉丝活跃度,否则这些辛苦推广得来的粉丝只是你公众号上的匆匆过客。

运营公众号就像盖房子,内容就是“地基”,推广就是“装修”。如果地基不扎实,装修的再好,来的人一多根本承受不住。

 

三、公众号内容方向怎么定位?

每天面对无数鱼龙混杂内容的冲击,常规化的内容已经无法吸引用户的驻足。无论是内容形式还是内容方向,只有剑走偏锋才能出奇制胜。

内容形式不必多说,语音、视频、漫画等等,各种大咖玩的很嗨。单说内容方向,以下三种形式的内容在如今公众号圈子内会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带有强烈个人情绪色彩(咪蒙、papi酱)

和主流观点背道而驰 (朋友圈中疯传的“逆向思维”类型文章)

鲜为人知的干货 (李叫兽、顾爷、六神磊磊)

还是之前说的,常规化内容已经无法吸引用户的驻足,如果想让别人注意到你的文章,你必须要提供与众不同的价值。也许这会让别人惊喜,也许会被人抨击谩骂,但是:

做媒体的,只要内容没过道德底线,博得关注度就已经赢了一半。

 

四、公众号是否要追求盈利?

现在才刚开始做公众号,或者公众号量级很小,建议就不要有盈利的目的了。

公众号的泛红利时代已经过去,正如上文数据中提到:公众号数量已经超过1000万。在众多公众号混杂交织的市场内,真正能纯靠公众号赚钱的屈指可数,如果现在还抱着“纯靠公众号盈利”的心态,恐怕很快就会被吞没在百万级公众号的大潮内,毫无翻身的机会。

那么现在做公众号的意义何在?正如第一点所说,如今的公众号应该是精准定位,各自占山为王。以下四点是公众号的作用发展趋势:

产品传播

企业品牌曝光

个人IP打造

聚集潜在用户

公众号不再是通过盈利来提升企业或个人的“硬实力”,而是通过内容的传播提升企业或个人的“软实力”。相对于直接盈利来说,“软实力”更倾向于企业或个人的长久发展,属于细水长流的发展方式。

把品牌、形象、产品、推向使用人数超过5亿的微信市场,带来的曝光量和长久效益是直接盈利无法比拟的。

 

五、公众号是否要追求顶级H5?

经常有新媒运营抱怨:“如果公司愿意出钱去做一个顶级H5,粉丝量早就几十万了。”2014年H5对于微信用户还是个新鲜玩意,简单一个打地鼠的游戏能让人玩上一整天,刷屏朋友圈。

而当易企秀、初页等H5制作器诞生后,简易制作的H5再也不能吊起用户胃口,现象级H5的诞生也屈指可数,究其原因如下:

用户由于信息轰炸,口味已经十分刁钻

H5性价比极低,投入和回报不成正比

相比于其他方式,H5对于创造性要求更高

制作优良的H5造价动辄六位数,高投入换来的是“不能在朋友圈刷屏”的高风险,同时面对口味刁钻的用户,H5已经不是简单的创意,而是要从0到1的创造。

费钱、费脑子、风险大,并不是一个顶级制作的H5就能产生刷屏现象,更大可能是石沉大海。

W创始人李三水说:“我们做的不是创意,我们是创造”

做H5就像是赌博,要么一夜成名,要么身败名裂。与其承担巨大风险,在其他渠道多下功夫才是最稳妥的做法。

做公众号就像是做一个产品,“推广、留存、促活”,简单的六个字做起来却繁复之极。正如一个产品周期是“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一样,公众号经过2013——2015年井喷式的成长,已经进入平稳发展的“成熟期”,无论是玩法还是行业规则都已经逐步建立完善。

产品的“成熟期”才是各大商家竞争最激烈的时候,如何让公众号在“成熟期”的生命无限延长,才是如今新媒体运营的重中之重。

公众号的战斗还未结束,红利浪潮还未褪去,在退潮中血战,做最后留在沙滩上的人,新媒体运营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Learn more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