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2.0,互联网的传统媒体之道
在网络上说到社区,bbs、论坛就会“嗖”地跳出来,好像他们是同义词一样。有一点是相同的,社区是交流的地方,有人的概念在里面。会说话,会交流。web2.0显然在放大“人”这个概念,从用户提供内容到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但是很多人都忽略了一个问题。传统媒体最早扮演的是独裁者的角色,凡是“听我说”,多年之后,传统媒体开始有个体的声音,以报纸为例,都市类报纸的副刊几乎都是由读者提供内容,经编辑加工成为最终的商品。那个时候,不知道有没有人提出报纸2.0的概念。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读者参与的生产有着非常严格的界限,按新闻学对新闻类别的区分,读者生产的仅仅是软新闻中的一小部分,跟国计民生相关的硬新闻几乎没有他们插手的分。当新闻稿件里需要群众声音的时候,民众出现了,连直接引语都是必须符合记者需求的。局部2.0,才是2.0得以生存的根本。没有完完全全的2.0。
一份只有民众声音的报纸,就如同大学校园里的社团刊物,纯属自娱自乐。它有多少份量能够撑起“媒体”这个沉甸甸的语汇呢?我们无法去选择我们的用户,在我们还没有采取卑劣手段换取流量之前,每一个用户,不管ta提供内容的技术含量如何,他们都是网站的上帝。可同样也是这些上帝,在他们提供内容的质量有限的同时,他们却在挑剔我们提供的信息,太多了太杂了,没有甚么意思,浪费时间。。。他们的抱怨可以有一堆。每个人都想看到最好的,都想得到自己最想要的,可网络之大,即使搜索引擎发展到人工智能时代,他们仍然觉得很多无用信息在干扰他们的视线,浪费他们的时间。这种需索的不平衡如同欲望一样永无止境。你要去引导然后培养一批适合你style的用户么?报纸从问世到现在,花了多少年时间才培养了一批批唯利报是从的受众呢?流行是需要人来引爆的,引爆显然比引导好的多。
不管你是不是同意,我还是要说,2.0其实是在让互联网走上一条向传统媒体发展的道路。当然,这种发展并不意味着倒退,而是互联网作为新兴媒体开始走大凡媒体所必经的道路。依然是言论自由,几无限制,可当网络真正成为一种权力的时候,它所不 能避免的乃是媒体之通俗。
视频网站开始回归传统娱乐行业。用户提供内容→网站包装内容、人,将其推销给市场完成整合营销→拥有自己的品牌。这与其说是2.0的赢利模式,不如说是传统行业(包括媒体)网络时代转型的良好范例。在网络技术网络概念和传统媒体经营之间,新媒体将不单纯只是网络,而是网络与传统媒体的完美结合。所以,要做好网络,需要的不仅是技术还有传媒经营理念。绕开媒体概念去做网络,谁知道会是怎样的下场。
好吧,我们回到传统媒体来说2.0,这里主要拿我相对熟悉的平面媒体来对比。大众传播经历了无目的传播到更加有效的分众传播的过程,传播对象的明确,更加有利于信息的有效传播以及随之而来的信息反馈。于是,出现了新闻的分类,报刊杂志的分类。互联网在经历类似新浪这样的大杂烩门户之后,被推向了另一波所谓的未来互联网主流的web2.0。早在1.0时代,bbs就已经在网民心中有了不小的地位,天涯这样2.0所标榜的门户社区,其最盛时期却是在1.0时代。就像写BLOG长达一年之后突然知道这个东西是web2.0的感觉一样,如果不说概念,如果不是专门做这一行的,谁会对几点零在意呢?
有时候觉得,2.0就是像广告营销中不断用新概念来轰炸消费者一样,有些炒作的意味。没有人明确说过电邮是1.0的产物,可是几大电邮服务商也在不断升级。从外观设计来看,163的邮箱就换了不错的2.0外衣,够好看。2.0到底是甚么?在被一堆技术名词迷惑之后,我终于知道了,2.0就是传统媒体一直在找的跟新媒体的融合方式,也是互联网名正言顺进入媒体行列的通道。可惜的是跟网络行业的敏锐相比,做传媒的人显然没有跟上网络发展的飞快步伐。
呵呵,把思路拉回来。1.0时代就有的bbs类似于报纸上最早开设的读者原地,只是在bbs上,大家更可以畅所欲言。媒体的把关人功能像一个巨大的过滤器,过滤掉一切他们不喜欢的东西。1.0的时候有太多的bbs,有很多到现在已经不存在了,留下来且活的不错的都是形成特定论坛文化的bbs,主题明确有独一无二的文化氛围。借用SNS概念,bbs其实也是一个圈子。bbs与传统媒体的结合,体现在报纸上主要是评论部分,网上的言论一般那么中规中矩,样式十分鲜活,媒体编辑可根据尺度进行选择。当bbs上的内容足够一条新闻的5要素时,bbs也成了某类新闻的来源,这在娱乐新闻方面尤其明显。
报纸上的评论是分类跟版面,时政一类,文娱体育一类,这些内容的评论稿源充足,每天都能保证版面。再看看网上,时事评论类的bbs一直都火药味十足,不乏人气。类似的还有娱乐类。如果对受众进行细分,那么相关专业分类的则有更加专业的评述,那个就比较小众一些。bbs从来都是用内容在圈定人的,2.0时代的bbs就目前看来,并没有出现甚么新的亮点,而且bbs内容质量有下滑嫌疑。最早玩bbs的人基本不说甚么了,受娱乐至死的影响,眼球效应像病毒一样无处不在。习惯在bbs发言的人永远是那些,看客们依旧是沉默的大多数,所以其实要做好一个bbs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个成功的bbs应该像一个成熟的站点一样可以黏住用户,而不是短暂停留。(关于bbs的思考还在进行中,暂时还没甚么新的想法。)
就像2.0现在约定俗成的定义一样,让用户心甘情愿提供内容,不仅要内容,还要有质量的内容。这也是bbs想要的。回到传统媒体,他们又需要甚么的。读者投稿类,他们当然希望有好的读者内容提供,但是真正做的好的有份量的平媒,他们的核仍然是自己打造的。读者提供的内容所起的作用只是不断丰富媒体内容本身,加强与读者的互动而已。还有一点,媒体往往会有自己特定的一拨特约撰稿人,这些人在文字方面无疑绝大多数都是非常厉害的,他们得到的稿费报酬也比一般投稿者高很多。了解媒体运作的人就清楚,特约撰稿人其实才是读者提供内容的大头,这也是内容质量的一种保证。
传统媒体每时每刻都在跟同行们共享着一些东西,这与资源海量共享的网络不谋而合。签约和特约撰稿才能保证那些有质量稿件的不可复制和独家性。显然,一稿多投一般说来是普通读者的做法。媒体跑独家,是需要投入巨大的精力和人力的,网络能够保证给随便一个个体提供这些么,当网站有意识地在网民中培养一些可为其提供独家内容的用户时,这种行为其实已经介入到媒体当中。新浪的绝大多数资源来自传统媒体的提供,它的有力之处在于强大的资源聚合能力。做大而全的门户,市场其实已经饱和。雅虎对搜索的回归就是很好的例子。2.0时代的门户会是什么样呢?任何一个门户都具有2.0的成分,根据最新的中国互联网的相关报告,新浪等从内容到形式都不会有太大的调整,因为他们面对的绝大多数受众是完全没有几点零概念的。
而与新浪走不同路子的垂直型专业站点,则应该是会借2.0的东风大干一番。可不可以说,2.0其实是不属于传统门户的,它更属于分类更细内容要求更精的专业站点。分类做,分地域做,细分着做,2.0可以分着玩。就像杂志的细分一样,每个分类都有自己的市场。《读者》熟悉吧,就那么本小杂志,卖了那么多年,在兰州那种地方,不得不佩服,关键是有人看啊,一代一代的读者就这么培养起来了。也许多年之后一代一代的某某网站的用户也培养出来了,这不是不可能的。插一句,本土的时尚杂志做的不是很走,倒是国际流行杂志的中国版卖的比较好。这个就是定位的问题了。
从传统媒体的观点来看网络,越看这种网越是媒体了。用做媒体的思路去做网络吧,虽然它不是一张报纸或一本杂志。
社区到底是甚么?甚么是社区?2.0的社区又该是什么样的?